商业竞技场上的金牌法则
八月,奥运盛会将拉开帷幕。各路体育健儿正陆续到达北京,媒体们纷纷前去探营,披露体育健将们的训练场景和秘密武器。我们不禁想到,如果把全球商业的竞争看作是一场经济奥运会的话,那些“金牌”企业又有什么样的制胜秘诀呢?
本期杂志中,《要股东,也要员工》这篇文章正好与这个问题相关。这是一个基于全球范围内23个优秀公司的研究。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公司对员工有承诺,员工对公司也有承诺,双方都努力兑现这些承诺,而且公司最终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对这些公司的筛选过程是非常苛刻的。研究小组阅览各种学术报告、商学院案例和媒体报道,研读各公司的公告,还对国际学术圈子里的人及行业内的咨询顾问进行了访谈。只有那些被多个信息来源证实是高承诺的公司,才能进入研究名单。然后,研究小组核实它们的财务数据,不断筛选,只留下那些在CEO任职期间业绩远远超越同行的公司。最后,他们对这23家公司的CEO进行了访谈。
继续阅读
研究发现,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将承诺建立在员工的终身雇用、伦理和文化相似性之上的那种老套路已经远远不够了。因此,这些“金牌”企业必须要制定一个能够引起员工们共鸣的共同目标,其核心是三重承诺:公司将帮助员工创建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实现令员工们感觉自豪的业绩;为员工们提供个人成长的空间。
这些企业也在不断变革,甚至也会有裁员,但是企业领导人说服了员工一起迎接挑战,取得更好的业绩,也信守了对员工的承诺。他们的主要策略是:第一,以开放的态度接受不加粉饰的事实,获得了公司上下的信任。第二,与员工打成一片、直接交流。第三,取得员工信任之后,这些CEO们能够推动员工围绕一个焦点议事日程展开工作。第四,虽然每一位高管的个性都很强势,但是,他们也都意识到:只有组建一个目标一致、全力投入的高管团队,他们才能获得成功。
这些法则看上去简单明了,要做到却是很难。比如,前一段时间“新劳动法”实施之后,很多国内企业的第一反应是站在员工的对立面,去想如何规避法律,把员工当作“刁民”来防范,破坏了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承诺,这样的企业如何能够走远?
略有遗憾的是,这个调研中没有中国企业。因为我们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运作的时间并不长,走向全球的企业群体总体规模还比较小,还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是,当我们看到,70多年前,刘长春孤独一人去参加奥运会颗粒无收;今天,中国能够主办奥运会,并且成为金牌大户。我们就有理由相信,经过中国企业的拼搏,将来必定有众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全球经济的奥运会中赢得金牌。
中国企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