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7日星期六


中華民國係喺亞洲嘅東部、太平洋嘅西岸。目前有效嘅統治領土包括台灣島澎湖列島金門馬祖東沙群島南沙太平島,總陸地面積有成36,188平方公里咁多。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而家係喺台北市,搬去台灣之前嘅首都係喺南京市。中華民國係第二次世界大戰嘅主要戰勝國,仲係聯合國嘅主要創會國之一。
武昌起義成功之後,中華民國喺南京肇建,溥儀隨即喺北京退位;中華民國自從喺1912年創立之後,就係被國際普遍認可嘅獨立主權國家,但係之後經過內亂外戰同遷徙後,國祚曾經因洪憲帝制同溥儀復辟而中斷。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喺國共內戰裏面打輸咗,之後就搬咗去台灣啦;中國依家嘅實情係喺分裂同兩岸分治嘅中間。199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政府堅稱自己係中國嘅唯一合法政府,誓言要以武力光復大陸。但係喺1991年,國民大會決議通過一份承認中國為分裂同分治狀態,並以「民主、自由、均富」嘅原則謀求統一中國嘅國家統一綱領,並由當時嘅總統李登輝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放棄以武力反攻大陸,承認由中國共產黨建立嘅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喺大陸統治嘅現狀。但係依份國家統一綱領已經喺2006年2月27日由陳水扁總統宣佈「終止適用」(cease to apply)。
中華民國目前冇宣佈放棄大陸地區嘅主權,法定領土亦冇定義為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地區,因此喺法理上面,中華民國領土仍然維持喺1947年制憲時「固有疆域」嘅範圍而包含中國大陸地區,以及東北江東六十四屯、帕米爾高原西部及北部、緬甸北部嘅江心坡及南坎、藏南等地方,而傳統上更認為仲包括外蒙古。中華民國從來都冇承認過釣魚台島嶼琉球群島係屬於日本嘅。根據台灣舊時教科書嘅講法,中華民國法定領土面積係有成1142萬平方公里咁多,仲係世界第二大嘅國家,僅次於蘇聯。部分台灣人話要跟據憲法嘅第四條同憲法增修條嘅第一條有關變更固有疆域嚟明確定義領土,但係由於門檻好高,再加上喺大陸同國際嘅壓力底下,呢種諗法都幾難實現到。
中華民國曾經一直用「中國」嚟做簡稱,亦係聯合國嘅始創會員國之一。但係由1970年開始,聯合國同國際社會開始叫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做「中國」,同時中華民國政府又逐漸失去國際社會嘅官方承認。所以之後,「中國」就開始成為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嘅簡稱啦;同時「中華民國」個名成日俾人打壓,所以由1990年代尾開始,國際上就開始用「台灣」來稱呼中華民國啦。
台灣海峽兩岸由於長期嘅歷史分隔同超過半世紀嘅政治分治,唔同族群同兩岸政府對於台灣嘅政治地位、主權歸屬以及「中國」意涵一直有爭議同對立,就形成咗好難解決嘅台灣問題啦。但係近依廿幾年嚟,兩岸喺經濟同文化上嘅交流日趨頻繁,兩岸即管仲係有好大嘅社會同文化上差異,兼且仲有鬼死咁多嘅誤解,但係兩岸關係中嘅理性成分亦慢慢咁增加緊。

國土面積:35,980 km²土地面積(列第138位
水域率:2.8%
總人口:23,036,087(列第47位
人口密度:640/km
國家元首總統陳水扁
政府首腦行政院院長張俊雄
國內生產毛額(GDP):$610,800,000,000(計以購買力;2005 est.); $334,400,000,000(計以官定外匯匯率;2005 est.)
人均國內生產毛額:$26,700(購買力;2005 est.) 歷史
甲午戰爭之後清朝面臨鬼死咁多嘅政治同外交危機,民間改良同革命思潮嘅爆發。孫中山先生之後就創立咗興中會同盟會,號召要推翻滿清帝制。佢嘅革命思想同主張好快就得到認同並影響廣泛,之後仲同華興會、愛國學社、青年會合組搞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同盟會喺武昌發動革命成功咗,喺之後嗰幾個月入面就引起咗中國各地嘅革命回響。12月29日,清朝原有嘅22個行省中獨立咗出嚟嘅17個省,派出咗代表,推選啱啱返國嘅孫中山先生做中華民國嘅臨時大總統。喺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宣誓就職,中華民國就終於正式成立啦。
1912年1月至3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張《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作為當時嘅臨時憲法,南京為臨時首都。2月12日,喺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等大臣嘅勸說下,宣統帝溥儀嘅阿媽隆裕太后發布嘅退位詔書,「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為一大中華民國」;至此之後,中華民國正式取代兼繼承大清帝國。1912年4月孫中山辭職,臨時參議院選咗袁世凱做臨時大總統,仲張首都搬咗去北京;由嗰陣時一直到1928年間,就叫做「北洋時期」啦。嗰陣時嘅中華民國政府又叫做「北洋政府」,仲代表成個中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嘅巴黎和會。北洋時期嗰陣嘅中華民國國旗係紅、黃、藍、白、黑嘅五色旗,代表五族共和嘅意思。國歌就揀咗尚書大傳虞舜篇嘅《卿雲歌》,其中嘅名句係:「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立國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完成咗第二次嘅北伐,打咗入北京,改咗北京市嗰名做「北平特別市」(簡稱「平」),南京做番首都(簡稱「京」)。國民政府所用嘅「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就取代之前北洋政府嘅五色國旗(其後東北易幟),並寫咗喺國民政府嘅《訓政時期約法》裏面(當時嘅「約法」就等於憲法),同時將國歌由《卿雲歌》,改做1924年孫中山先生喺黃埔軍校開訓典禮所寫嘅訓辭「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咨爾多士,為民前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仲一直用到而家。
根據1924年國民政府嘅建國大綱,「軍政」時期喺1928年北伐成功,全國統一之後結束,「訓政」時期開始(由於國共內戰繼續,以及日本侵華,要去到1946年先訂定到中華民國憲法並喺1947年頒行,訓政時期喺嗰時先至完)。1936年5月開始寫「五五憲草」預備正式立憲。後來因為中日戰爭,立憲就只能押後。當時國民政府主席係林森(1932年-1943年),行政院長係汪精衛(1932年-1935年),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係蔣介石(1932年-1947年)。汪精衛因為國民黨內嘅壓力,之後出走河內,同日本接觸,答應反共,停止抗日,1940年喺南京另組一個國民政府。嗰個政府剩係得教廷、意大利、納粹德國、滿洲國承認。最後,汪精衛喺1944年喺東京病死咗。

內戰
1937年,日本先後攻陷咗華北、淞滬同埋南京,仲佔據咗中國一大堆嘅土地,國民政府就被逼要由南京搬到去重慶,仲展開咗八年嘅抗戰。嗰陣時,所屬中華民國嘅國民革命軍投入戰爭一共有步兵128個師、46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仲有6個獨立旅﹔砲兵4旅,20個獨立團,正規軍合計有成170萬人。
1937年-1945年間,國民革命軍所屬嘅第五軍、第十軍、第十三軍、第十八軍、第二十六軍、第五十二軍、第五十九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同新六軍總共同日軍打咗38,931次小型戰鬥、1,117次重大戰役,同22場大會戰,傷亡人數多到有成大概330萬人(包括1937年至1945年間嘅補充兵員)。國民革命軍雖然因裝備等因素攞唔到絕對嘅優勢,但都仲可以喺台兒莊、淞滬、長沙、獨山等打正規戰,仲喺上海、筧橋等空戰中重創日軍。
另外,抗戰之前嘅西安事變發生後,執政嘅國民黨亦都同共產黨展開「國共合作」。中國共產黨所屬嘅軍隊裝編為新四軍與第八路軍等單位加入抗戰。呢兩支一共大約有五十萬兵力嘅軍隊隨後喺抗戰中,亦都參與過零零星星對日嘅游擊戰,較出名嘅正規戰係平型關之役同晉南游擊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中美英正式向日德意宣戰,中國戰區於是正式成為二戰盟軍反法西斯戰爭嘅戰場。盟軍委託蔣介石做中國戰區(包含越南泰國、高棉—而家嘅柬埔寨寮國)統帥,派史迪威中將做蔣嘅參謀長。英國封鎖咗嘅滇緬路亦開放向中國後方運送補給。同時,國軍亦派出精銳部隊遠征南方,留低轉戰緬因、血戰崑崙關等事蹟。
1945年8月初,美國喺日本廣島同長崎先後投下兩舊原子彈,日本天皇立即喺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日本帝國喺9月2日同盟國簽訂降伏文書,接受《開羅宣言》同《波茨坦宣言》規定、還番啲佔領咗嘅外國領土畀人。於是滿洲國瓦解咗,汪精衛政府冇埋,台澎諸島之後由中華民國進行接收。

中華民國 國共和談
1950年3月,中華民國政府召赴美嘅李代總統回國但冇結果,蔣介石復職擔任總統。藉住由1947年選出嘅中國大陸地區國大代表連選連任,擔任第一至第五任中華民國總統,而陳誠同埋嚴家淦先後各任兩任副總統。蔣介石喺1975年4月5日病逝後,副總統嚴家淦繼任總統至1978年屆滿。隨後行政院長蔣經國由國民黨提名,當選連任第六至第七任總統,先後由謝東閔、李登輝為副總統。蔣經國喺1987年解除戒嚴,1988年1月13日喺台北病逝,李登輝繼任總統。1989年開放組黨。1990年,李登輝由1947年選出嘅第一屆國民大會選為總統,之後李氏推動修憲,令中國大陸地區選出嘅年邁國代優遇退職,由台灣選出嘅全部國代修憲令總統一職直接民選。1996年李登輝同連戰喺中國嘅文攻武嚇,美國、日本等國際關注中擊敗民主進步黨提名嘅彭明敏同謝長廷,當選第一屆民選總統同副總統,順利連任。
2000年,執政嘅中國國民黨由於分裂,產生咗兩位總統參選人連戰同宋楚瑜(宋氏嗰次以無黨籍身份參選,佢曾擔任台灣唯一一任民選省長),嗰年大選由民主進步黨嘅前台北市長陳水扁、前桃園縣長呂秀蓮贏得第十屆中華民國正、副總統選舉。2004年選舉時,投票日前一日曾經喺台南市發生三一九槍擊事件,當日開票結果,陳、呂以0.228%之差勝出連任,並喺5月20日就職第十一屆正、副總統。

退守台灣
中華民國政府係聯合國嘅創始會員國,亦都係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華民國搬去台灣咁耐,以蘇聯為首嘅共產國家一直爭取要用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喺聯合國嘅席位,亦曾經有部分國家,包括美國,希望中華民國同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喺聯合國共存。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喺「重要議題」提案(即:有關中華民國代表權問題嘅任何提案,須採取三分之二多數決制,而唔係通常嘅簡單多數決制)表決失敗後,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前,自感「大勢已去」,宣佈退出聯合國。隨後2758號決議表決通過,並由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代中華民國政府喺聯合國嘅一切權利,蔣介石代表集團被人逐出聯合國。1945年制定嘅《聯合國憲章》作為歷史文件,佢嘅第23條仍然明載「中華民國」為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不過中華民國並未成為歷史,而繼續喺台灣存在。中華民國自1993年起,每年都試圖以「中華民國」嘅名稱重新參與聯合國同佢嘅相關組織,但咁耐以嚟都係唔成功。
自從中華民國政府搬到台灣以來,大陸嘅政策一直都喺台灣被人不斷討論。喺國民黨執政時期,中華民國政府失去對中國大陸地區嘅統治權後,仍然聲稱唔會放棄對中國大陸地區包括外蒙古地區嘅主權。一直到1991年,李登輝宣佈唔會再質疑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大陸地區嘅統治,仲承認兩岸互為政治實體。但現任總統陳水扁曾經喺競選期間宣稱「台灣係一個主權獨立嘅國家」並且「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即管台灣人對中華民國嘅認同以及台灣同大陸未來嘅政治關係存在唔同見解,仲未有全民共識,但台灣人普遍認為台灣唔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雖然依家中華民國政府並未統治大陸地區,但喺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宣佈放棄大陸地區主權以前,喺臺灣法律上大陸地區仍然係中華民國嘅一部分。為避免國民旅行嗰陣受到誤解或困擾,自2003年9月1日起,中華民國護照封面嘅國徽下面、「護照」字樣上面加註一行英文「TAIWAN」。從2005年開始,總統府網站喺中華民國國名後面加上「(台灣)」字樣,亦喺英文「Republic of China」後面加註「(Taiwan)」,而行政院網站只喺英文國名後面加註「(Taiwan)」。行政院下屬嘅多數部會並未加註。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嘅網站仍維持「中華民國」國名不變。關於台灣同中國嘅歷史關聯及兩岸問題嘅由來同發展,可以參考下台灣問題台灣海峽兩岸關係

國際地位
主文: 台灣地理中國地理
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嘅台灣地區領土包括台灣島、澎湖列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及南中國海上嘅東沙群島同埋南沙太平島,總面積有成36,188.0354平方公里咁大,海岸線有大概1813公里咁長;其中,台灣島(包括蘭嶼、綠島、琉球嶼、釣魚台島嶼、龜山島等附屬島嶼)就已經有成35,879平方公里、澎湖群島有141.052平方公里、金門群島有150.34平方公里、馬祖列島就有29.6平方公里、東沙群島有1.74平方公里面積、南沙太平島亦都有0.49平方公里。大陸地區、香港同澳門地區唔係喺中華民國依家有效嘅管轄範圍入面,具體資料請睇中國地理
中華民國依家有效管轄範圍嘅四極有:
註:根據中華民國方面嘅主權聲明,台灣地區極東點喺宜蘭縣頭城鎮釣魚台島嶼赤尾嶼(東經124°34'09"),而南海諸島極南點喺南沙群島曾母暗沙立地暗沙海域(北緯3°10')。參閱:釣魚台島嶼南海南海諸島
台灣島係中華民國最大嘅島嶼,位於亞歐大陸同太平洋海盆嘅接觸線上面,喺中國大陸東南方海隅,西隔寬大約200公里嘅台灣海峽同福建相望;北瀕東海,東北同琉球群島相距大約600公里;東臨開闊嘅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距離約250公里;西南係廣闊嘅南海。台灣本島呈紡錘形,南北縱長394公里,東西最寬嘅地方可以去度有成144公里嘅差距,環島海岸線長1139公里;附屬島嶼有蘭嶼、綠島、琉球嶼、釣魚台島嶼、龜山島等20幾個。台灣島嘅總面積有35,879平方公里,其中本島有35,798平方公里、蘭嶼有47平方公里、綠島有15平方公里、琉球嶼有6.80平方公里、釣魚台島嶼有6.6平方公里、龜山島有2.84平方公里。
台灣島係由歐亞大陸板塊同菲律賓板塊撞擊形成嘅新生代褶皺。中央山脈縱橫全島,連綿峻嶺偏於東部,喺大約三分之一地方向南北延伸,直入「台灣尾」,形成東西唔同嘅景觀:西斜面有廣闊平原,河川縱橫,東斜面就多陡峻峭壁,山脈近海嘅地方,有幾里峨塹懸崖,蔚成奇觀。主要嘅山脈有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海岸山脈;最高山峰係玉山,主峰有成海拔3952公尺咁高;第二高峰喺雪山主峰(3884公尺)。500公尺以上嘅山地,佔全島總面積嘅三分之二﹔3000公尺以上嘅高山多達133座。
澎湖群島喺由90個島嶼組成,總面積有141.052平方公里,其中最大嘅島嶼澎湖島有(即喺馬公島)64平方公里、西嶼有(即喺漁翁嶼)18平方公里、白沙島有14平方公里。

極北:馬祖列島連江縣東引鄉西引島北固礁,北緯26°23'08";
極東:基隆市中正區棉花嶼,東經122°06'25";
極南:南沙群島太平島,北緯10°23';
極西:南沙群島太平島,東經114°22'。 地理
主文: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台灣行政區劃
中華民國即管依家都仲唔係實際咁統治中國大陸,但從來未放棄過喺大陸嘅主權。最新版本嘅中華民國全圖喺1998年由內政部繪製出版。但喺2002年,喺內政部修訂編印嘅我國大陸地區地圖注意事項入面就規定:「大陸地區疆界及首都,得依大陸現狀標示之。……大陸地區與蒙古之界線以國界符號標示之」。該注意事項已經喺2004年作廢,但內政部依家仲未有計畫要再修訂新版嘅中華民國全圖。
現時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嘅地區,喺法律上稱為「自由地區」,喱啲地區同「港澳地區」同「大陸地區」有分別嫁,喺「自由地區」設有戶籍嘅人(「港澳地區人民」同埋「大陸地區人民」需要喺「自由地區」設有戶籍十年之後),至擁有中華民國完整嘅公民權利,包括投票以及不受限制停留喺「自由地區」。
依家中華民國實際統治嘅有2個省、2個直轄市、18個縣及5個省轄市。不過係福建省入面,政府所轄僅只有幾個島;另外喺1990年代尾,政府採取省虛級化措施,一路到依家,省級單位雖然都仲係度,但原嚟嘅省政府機關都已經併入中央政府啦,所以係行政作業實質上已經冇省嘅存在,不過近期行政院相繼設立南服同埋中服等2個區域聯合服務中心、都係相當於省級嘅中央政府派出機關、仲係度逐步實權化添。
台北市係最大嘅城市同政治、商業中心,高雄市就係第二大嘅城市同最大嘅國際商港。其他重要城市:台中市係中部最重要嘅城市,目前仲努力要爭取成為直轄市添、而台南市就係歷史名城,又係依家嘅第四大都市。
依家嘅兩省,一大一細,名存實亡;直轄市喺位居南北兩邊,對中部嘅發展不利;縣市劃分太細,冇整體規劃等因素。所以有關於行政區調整議題,成日都有人攞出嚟講,成日見嘅有縣市合併升格、「三都十五縣」(馬英九市長提出)、「六省兩特區雙首都」(呂秀蓮副總統提出)。多數嘅議題都包含擴大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行政區同埋台中市升格等訴求,但行政區調整涉及各行政區重劃、預算分配、取消一部份鄉鎮市選舉、地方性選舉選區調整等議題,影響嘅地方超大,所以大多數情況都係雷聲大雨點小。但又反映出行政區劃欠佳嘅事實,唔理藍定係綠嘅陣營都有探討過喱個問題嘅聲音。
18
5省轄市(舊稱)



台北縣
桃園縣
新竹縣
苗栗縣
台中縣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台南縣
高雄縣
屏東縣
宜蘭縣
花蓮縣
台東縣
澎湖縣
基隆市
新竹市
台中市
嘉義市
台南市
金門
連江馬祖列島 政區
主文: 台灣人口
中華民國依家實際管轄嘅台閩地區嘅國民,一般都喺叫做「台灣人」,一共有22,744,839人(2005年9月),人口密度有成628.5人/平方公里,係世界第二高嫁。台灣人包括台灣嘅原居民(入面至少有12個唔同民族),佔全部人數唔夠2%。剩低嘅98%都係漢族,其中又可以分為1945年以前已經移民到本島嘅本省人,即福佬人(79%)同客家人(5%),仲有1945年之後係大陸各省隨國府搬嚟嘅外省人(14%)。隨兩岸嘅交流嘅開始同國際化嘅發展,台灣依家已經有大陸配偶幾萬人,外籍配偶十幾萬,外籍勞工十幾萬人。其中有好多人士已經係台灣定居,仲有部分人已經攞到國籍添,依一批新嘅嚟新移民有超越過原居民人數嘅趨勢,又唔喺全部都喺漢族,依家一般都喺叫做新住民。
台灣最早嘅居民喺當地嘅原住民,喺最早住喺台灣住嘅人。跟據中華民國行政院嘅資料,同埋語言學同人類學一研究,台灣原住民同太平洋區域住民(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玻里尼西亞等地)嘅語言同屬於南島語系(也稱「印度尼西亞語系」),而中國華南地區嘅就唔屬於南島語系。由人類學及古文化嘅角度嚟睇,台灣原住民嘅缺齒、紋身、口琴、卉服、織貝、腰機紡織、貫頭衣、親族外婚、父子連名、年齡分級、老人政治、鳥占、獵首、靈魂崇拜、室內葬等特徵,都有屬印度尼西亞古文化嘅特質。台灣原住民族嚟自南方人種嘅馬來人,包含咗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達悟族、排灣族、魯凱族、鄒族、邵族、賽夏族、噶瑪蘭族同太魯閣族等12個民族,而其他平埔族原住民也都陸續要求正名。但喺依一類嘅研究喺學術界仲有好多爭議。

人口
主文: 中華民國政治
中華民國憲法上規定嘅中央政府體制亦具有內閣制同總統制混合嘅性質,1980年代末台灣經歷咗民主化嘅過程,中華民國嘅憲法亦喺1990年代初另訂增修條文,並喺之後經歷7次修改。初次修憲通過國會全面改選同直選,以及直轄市長同省長嘅直選。喺1994年第3次修憲確定總統為國家元首,任期4年,由直接選舉產生。1997年第4次修憲通過總統同副總統彈劾案由監察院改為立法院提出。2000年第6次修憲通過罷免案需要經過全體立法委員1/4提案,全體立法委員2/3同意後提出,並經過全體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過半數選舉人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罷免嘅話,就算通過。同時通過立法院向國民大會提出總統及副總統彈劾案,經國民大會代表總額2/3同意,被彈劾人應該立即辭職。2005年第7次修憲結束咗國民大會嘅歷史,將國民大會複決立法院提出嘅憲法修正案及領土變更案之權力轉移至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手中,將國民大會表決立法院提出嘅總統同副總統彈劾案嘅權力轉移至司法院大法官手中,即總統同副總統彈劾案由立法院聲請司法院大法官審理,經憲法法庭判決成立之後,被彈劾人應該立即辭職。同時,通過立委減半同單一選區兩票制。
被尊為中華民國國父嘅孫中山依據古今中外曾經有過嘅各種政治制度歸納出五權分立嘅政府組織,分為行政、立法、監察、考試同司法5個部門。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搬去台灣之後,繼續沿用孫文學說所創五權—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分立體制。不過經過多次修憲後,個制度已經有重大改革,至今監察院、考試院已經式微,原有功能回歸立法同行政。
其中,行政院係內閣,而院長係閣揆,由總統直接任命。立法院院長由立法院立法委員互選;而其他三院院長,就係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近年七次修憲,總統直選,權力擴大。行政院長由總統提名,唔再需要立法院同意。但立法院取得不信任權。學者同外界認為呢個係「傾向總統的半總統制」,而大韓民國同埋俄羅斯聯邦都接近呢個制度。至於是否改為三權分立或者維持監察權獨立,往內閣制或總統制嘅方向修憲,都有支持同反對嘅意見,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中華民國採用西曆並使用中華民國紀年(簡稱:民國紀年),以西元1912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元年1月1日(稱為「元旦」),因此西元紀年數減去1911就係中華民國紀年數。2006年3月行政院提出全面使用西元嘅計劃。
中華民國憲法同其他法律對首都所在地無任何規定。中華民國首都原本位於南京市。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搬咗去台北市。1990年代及以前,政府從未放棄以武力收復大陸並還都南京嘅目標,台北市雖然係中央部會所在,但一直作為臨時首都,內政部同教科書上記載嘅首都仍然係南京市。隨著時間流逝,海峽兩岸持續處於對峙同分治狀態,同埋民主改革、台灣本土化運動嘅逐步推進,喺1990年代後期、尤其係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包括總統、行政院長、台北市長等都喺公開場合口頭表示過台北市係中華民國首都。2002年,教育部決議將教科書嘅相關文字改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位於台北」或「中華民國部會在台北」。

中華民國行政院係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依行政院組織法嘅規定,行政院行使憲法所賦予嘅職權,設內政部、外交部、國防部、財政部、教育部、法務部、經濟部、交通部、環保署、衛生署及僑委會、文建會、體委會、經建會、勞委會、國科會……等委員會,及主計處、新聞局、人事行政局以管理全國行政事務,各部會首長都係政務委員。喺1997年第4次修憲通過總統直接任免行政院長。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同埋所有部會嘅政務委員會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須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針同施政報告。當立法院對行政院長提出不信任案時,行政院長應辭職,並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
中華民國立法院係最高立法機關,係一個一院制嘅議會,共有225席,其中168席由選民選舉產生。其餘席位之中,41席根據全國各政黨嘅得票率按比例分配,8席由持雙重國籍嘅海外公民擔任,8席由原住民擔任。2005年6月嘅修憲案,確定自2007年起議席減為113席,並改用單一選區兩票制。原先嘅國民大會目前大部分職能已經轉移到立法院,只係喺必須複決立法院所提出嘅修憲案嗰時,先至依比例代表制選出「任務型國大」代表,喺2005年6月嘅修憲案中亦已經被廢除而成為歷史。為咗令立法權同行政權分開,立法委員唔可以兼任官吏,所以行政院長、副院長各部會首長同政務委員都唔能夠由立法委員擔任。其職權除了決議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之外,還有質詢權、調閱權、正副總統彈劾權…等等,第6次修憲之後增加咗變更領土提議權同埋聽取總統國情報告權。
中華民國司法院係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同埋行政訴訟嘅審判同公務員懲戒相關事宜,設大法官15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大法官具有解釋憲法同埋統一解釋法律同命令嘅權力,並組織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嘅彈劾同埋政黨違憲嘅解散事項。
中華民國考試院係最高考試機關,掌管公務人員考試、任免、銓敘等相關事宜。設正副院長各1人同埋考試委員若干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中華民國監察院係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糾正、審計權。設監察委員29名,並以其中1人為院長,1人為副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政治
主文: 中華民國外交
因為中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嘅實力越來越強,1970年代打後,越來越多國家同中華民國斷絕正式外交關係。依家,中華民國就只係得返嗰24個邦交國咁多。
所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圖瓦盧(Tuvalu)、帛琉(Palau)、基里巴斯(Kiribati)、瑙魯(Nauru)
梵蒂岡(Vatican City)
伯利茲(Belize)、多米尼加共和國(Dominican Republic)、薩爾瓦多(El Salvador)、危地馬拉(Guatemala)、海地(Haiti)、洪都拉斯(Honduras)、巴拿馬(Panama)、巴拉圭(Paraguay)、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Saint Kitts and Nevis)、聖文森及格瑞那丁(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尼加拉瓜(Nicaragua)
布基納法索(Burkina Faso)、乍得(Chad)、岡比亞(The Gambia)、馬拉維(Malawi)、聖多美普林西比(Sao Tome and Principe)、 斯威士蘭(Swaziland)
好多已開發嘅國家同中華民國斷交後,一直維持同台灣密切嘅經貿同文化等民間嘅往來,仲係台灣設立交流機構同代表處,又同時處理領事事務,例如:美國嘅美國在台協會;日本嘅交流協會;大韓民國嘅駐台北韓國代表部;新加坡嘅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歐盟嘅歐洲經貿辦事處;法國嘅法國在台協會;德國嘅德國在台協會、德國經濟辦事處、德國文化中心;英國嘅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
係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唔用主權國家身分參與嘅國際組織入面,台灣經幾辛苦要做正式嘅會員。台灣用嘅名多數都係「Chinese Taipei」,即係「中華台北」(但中國大陸除咗喺主辦嘅比賽時要用「中華台北」之外,喺其他場合入面,因為政治因素都一定要用「中國台北」);係世界貿易組織入面,台灣用「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即「台灣、澎湖、金門及馬祖個別關稅領域」嘅名;簡稱都仲喺「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english/thewto_e/whatis_e/tif_e/org6_e.htm" class="external text" title="http://www.wto.org/english/thewto_e/whatis_e/tif_e/org6_e.htm" rel="nofollow">WTO IOC APEC

外交關係
主文: 台灣經濟
中華民國係一個資本主義嘅經濟體系,佢地個政府喺經濟入面嘅角色越來越小。好多大型嘅國有銀行同企業都慢慢咁私有化。之前嗰30年入面,平均年均經濟增長就已經有成8%咁多。出口為工業化提供咗資金嘅保證。2006年2月底,台灣嘅外匯存底有成2,569.79億美金,只喺差過中國大陸同日本,喺居世界上第3名嚟嫁。
農業喺GDP上嘅比重,由1952年嘅35%下降到2%。傳統勞動密集型工業已經慢慢俾高科技產業取代。台灣嘅電子工業對世界嘅經濟舉足輕重,好多電子組件同週邊硬體設備都係喺台灣做嫁。對外貿易喺台灣重要嘅經濟命脈,美國同日本長一路都喺台灣嘅頭兩大貿易夥伴,依家有啲就轉向歐洲同東南亞市場,台灣仲喺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同越南嘅主要投資來源,仲有呀,喺中國大陸有成5萬幾個台資企業,台商就有成百萬個。
因為中華民國政府所採取嘅穩健財政政策,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入面,台灣冇受到嚴重嘅衝擊。但係喺2001年開始嘅全球經濟放緩嘅趨勢影響下,台灣嘅經濟亦遭受重挫,銀行壞帳增加,財政盈餘變成財政赤字。2001年,台灣嘅經濟出現咗自1947年以嚟嘅首嗰負增長,失業率升到有史嚟最高。當然,兩岸關係緊張嘅政治局勢亦都有好大嘅影響。但係隨著全球經濟嘅回溫,加上「金融重建基金」嘅設置,台灣經濟從2003年嘅下半就開始慢慢咁恢復起嚟。台灣曾經計劃要起亞太營運中心,但係因為太多嘅政治因素干擾而受阻,例如:大陸投資政策、三通問題等。

文化
主文: 中華民國軍事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三軍嘅最高統帥就係總統,以總統做主席嘅國家安全會議喺負責國防嘅最高決策機構。而行政院國防部則負責軍隊嘅訓練同調度,由國防部長執行軍政同軍令嘅下達。目前三軍部隊人數少過40萬,陸軍只有20萬、海軍5萬、同空軍嘅5萬人。

沒有留言: